眼睛可以打针?关于打针,这些你应该知道

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可能导致不可逆性视力损伤,甚至失明。

这些眼病的患者常常需要给眼睛打针,也就是眼内注药。

什么是眼内注药?

眼睛打针医学上专业的叫法是「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术」。注药部位在角膜缘后3~4mm,此处无重要结构,操作安全。 “视觉健康”这一主题,聚焦近视高发、低龄化趋势等当下热点内容,共同分享了近视防控交叉领域的研究,向大家传播了眼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论,还对老龄化时代下人眼视觉功能的改变与主动眼健康的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为什么要玻璃体腔内注射?

由于眼睛存在着血眼屏障,患者全身用药(静脉和口服)、局部用药(眼药水和眼药膏)时,药物进入眼球要受到一些影响,难以在眼内或眼底形成有效的药物浓度,疗效有限。玻璃体腔内注射与其它给药途径相比,则具有以下优势:
·药物作用针对性强
·药物作用针对性强 药物在眼内组织起效快
·容易达到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
·局部用药,降低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哪些眼病需要玻璃体腔内注射?

目前,玻璃体腔内注射已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包括:
黄斑水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或白内障手术后等引起。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生成: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等引起。
视网膜新生血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引起。
感染性眼内炎:细菌、真菌或病毒等感染引起。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此外,一些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眼内恶性肿瘤、糖尿病眼底出血手术前预备手术等适应症亦可应用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

注射什么药?

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需要根据不同的眼病来选择,临床上应用的药物有抗VEGF、激素、抗感染类药物(病毒、细菌、真菌等)和化疗等四类药物治疗。
抗VEGF药物(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雷珠单抗、康柏单抗、阿柏西普。(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性疾病)
激素:曲安奈德、傲迪适、氟轻松等。(主要用于眼内炎症因素相关的葡萄膜炎症)
抗感染类药物:万古霉素、头孢他啶(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眼内炎),更昔洛韦、磷甲酸钠(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视网膜炎),两性霉素B(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化疗药物:甲氨蝶呤(主要用于治疗眼内肿瘤性疾病)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患者一旦高度怀疑眼内感染时,应及时实行玻璃体腔内药物及类固醇注射。庆大霉素对视网膜有毒性,文献报告最低剂量尚不一致,注入量不宜超过0.4mg。改用其他抗生素时,应查明正确剂量。

玻璃体腔内注射频次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病引起的黄斑水肿,通常需要多次治疗,目前推荐基础打3针,然后每个月1针,连续3个月,之后根据恢复情况确定注射次数。
其他类型的眼病,应用抗VEGF药物时应根据病情而定;应用傲迪适注射时,可每4个月注射一次。

玻璃体腔内注射起效快,但存在一定风险

玻璃体腔内注射是眼科的常规操作,到目前全球已超过1700万例患者完成治疗。虽然眼内注射具有起效快、针对性强等优势,但仍存在一定风险:
玻璃体注射后早期眼压升高。多数眼压升高是暂时性的,可以自行恢复正常。少量患者需用降眼压药物进行降低眼压。
球结膜下出血: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逐渐恢复。
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较低,但危害严重。术后一旦发生明显眼红、眼痛、视物模糊,需及时到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