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斑水肿的防、诊、治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逐年增多。手术仍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式,黄斑水肿(PCME)是造成术后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使PCME发病率明显降低,但仍有0.1%~8.0%的白内障患者术后有明显的PCME临床表现,而近年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使PCME的发病率降至1.18%。

多数情况下,PCME为自限性疾病,但少部分患者术后视力受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黄斑水肿(PCME)是什么?

黄斑水肿是指由于炎症、肿瘤、外伤和变性等不同病因造成的黄斑区水肿视网膜增厚。通常由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和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等多种病因引起。

目前,PCM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研究认为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与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有关,是造成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前者是因为视网膜内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受到破坏,后者是因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之间的正常连接受到破坏,最终形成黄斑水肿。

Tips提醒:不知道什么是黄斑?

PCME患病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葡萄膜炎、视网膜静脉阻塞、晶状体囊膜破裂和视网膜前膜等系统性或局部疾病以及复杂的手术操作均可增加患PCME的风险。

研究发现,糖尿病是PCME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眼睛的视网膜、脉络膜的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水分子以及一些蛋白成分容易穿过已经受损的血管壁渗透出来,在黄斑区聚集形成水肿。而且,PCME的患病风险与术前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术后第3~6个月。

Tips提醒:不知道什么是黄斑?

此外,葡萄膜炎患者在术中可出现玻璃体向前突出、脱垂或虹膜嵌顿,机械性牵拉视网膜形成水肿。术中显微镜下操作的光毒性亦可造成PCME。

PCME的诊断

1.临床特征
PCME的典型症状为视力模糊、视物变形,视大如小或视直为曲。而且,对于经过复杂手术的患者来说,这些症状多发生在术后4~12周。在专业仪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下PCME患者可见黄斑部视网膜水肿而增厚,呈昏蒙状,有时隐约见囊样间隙。中心凹光反射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糖尿病PCME患者眼底还可呈现出碎片样视网膜出血及黄斑前膜。

2.影像学检查
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TC)检查
可清晰显示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囊样间隙,感光视网膜内有多量圆形透光区。同时也能精确地测量视网膜厚度。

②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诊断有决定性价值。可见渗漏的荧光蓄积在中心凹周围,较轻者呈弥漫性,严重者呈花瓣或蜂窝状。

PCME的治疗

黄斑水肿的患者需要明确具体病因,根据病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炎症患者可给予抗炎治疗;视网膜血管病变者,可采取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牵拉引起的黄斑水肿可镜像手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①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
目前,临床上普遍将局部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作为PCME的一线治疗方案,这2种药物可单独应用,又可联合应用。
②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降低血管通透性,恢复细胞间紧密连接,重建血-视网膜屏障,临床上常采用贝伐单抗、雷珠单抗或阿柏西普等药物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
③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可用于因白内障手术切口引起玻璃体嵌顿等形成的PCME。此外,激光治疗后会常规局部应用抗炎药,加强其疗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激光治疗虽可避免侵入式操作,但也可发生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眼压增高和视网膜脱离。
④玻切手术
玻切手术可用于治疗因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引起的慢性PCME,可减轻因炎性因子沉积,从而避免PCME的发生。
Tips提醒:玻切手术真的那么万能?(戳我查看)

PCME的预防

防治黄斑病变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的措施具体如下:
全身性疾病或眼部疾病患者: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定期体检,一般每年至少一次,体检项目应包含裂隙灯、散瞳查眼底等项目;
近期进行过复杂眼部手术者:术后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发现眼部异常须尽快到院就诊排除问题;
中老年群体:40岁以上的人群,应每年进行眼科检查,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视力问题,并明确原因以便及时治疗;
长期应用药物者:地匹福林、肾上腺素类的眼药水,在停药后容易诱发黄斑水肿,故这类人群需特别注意用药;
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同时改善饮食习惯,少食油腻、高糖高脂的食物。避免血管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患黄斑病变的风险。
Tips提醒:Tips提醒:如何在家自测黄斑是否健康?(戳我查看)